2010年11月6日 星期六

台東建和部落卑南族(puyuma)之光---洪艷玉老師


獲得今年教育部復辦師鐸獎的台北市東湖國小教師洪艷玉說,原住民學生會在教室當「觀眾」,老師要幫學生搭設舞台,讓學生一展長才、建立自信。在學習場中當「觀眾」,自然也就是只看不做、只聽老師講而不參與。洪艷玉又說,並非原住民學生不好學或者特別懶惰,而是他們普遍缺乏自信心。尤其是在都會區的孩子,如果老師沒有適時推一把,學習進度真的會落後很多,造成學習意願更加低落。
洪艷玉9月獲得教育部復辦的師鐸獎,自從事教育工作以來,就對原住民學生多有關注。出生於台東建和部落、卑南族的她,經常對原住民學生說:「我能夠當老師,你們一定也能夠有所成就。」以台北市都會區為例,在10多年前,原住民家長多半以板模工為主,社經地位不高,連帶影響孩子的自信心。許多原住民學生不願意讓別人發現自己的存在,家長忙於工作,很少有機會能夠配合學校的活動。
傳承母語文化
在民國85年時,洪艷玉的先生、也是當時東湖國小的教務主任,曾經對洪艷玉說:「原住民族教育,妳自己不開始做,不會有人幫妳」讓洪艷玉體會到母語教學以及原住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性。於是,她將學校一到四年級的原住民學生集合起來,利用課餘時間加強課業、並且學習基礎母語,以及認識族群文化。
洪艷玉說,先生雖是漢人,但是對原住民教育很有想法,積極鼓勵她要趕緊傳承族群文化。後來洪艷玉在東湖設立「小小原舞者」,讓具備樂舞天分的原住民學生發揮長才,建立自信。
「有位學生很好動,非常調皮搗蛋,希望藉此引起大家注意。」洪艷玉說,這位原住民孩子不是聽話類型的學生,有次主動說想要加入「小小原舞者」跳舞。她開出條件,希望學生改變態度,用良好表現爭取入團機會。
後來,經過幾位老師的觀察,學生的改變讓老師們驚訝;加入舞團後,經過對外公演,讓學生變得更有自信,回到課堂上也不再像個局外人。洪艷玉說,老師該做的,就是去幫學生找到發揮的舞台,不要放棄孩子。
談到求學經過,洪艷玉說,當時在建和部落,算是一個多元族群的社區。有漢人也有原住民,所以國中、小學時期,同學並非全部都是卑南族。
良師典範影響
國中時期兩位老師的身教、言教典範,影響洪艷玉最深。一位是來自香港的僑生老師,一位則是漢人歷史老師。
洪艷玉回憶,來自香港的這位老師教的是英文:「老師是身障者,行動不方便。」身障的老師教學非常認真,讓洪艷玉看了相當敬佩。她說,當時看老師走路不方便,天天上課卻那麼認真,身為學生怎麼可以偷懶?
另外一位,是當時洪艷玉的歷史老師。她說,歷史老師是台南人,住在學校宿舍,每天下課就到部落裡走走、有時順道拜訪家長或學生家庭。有次,歷史老師經過洪艷玉家,看到她一邊在家中廚房灶邊燒飯、一邊拿著書念,於是過來關心洪艷玉的狀況。在歷史老師了解到洪艷玉的家境後,國中三年就學期間內,每每幫忙申請獎學金、或者和其他老師自掏腰幫買參考書送給她;不但讓她感謝至今,也成為洪艷玉擔任老師後學習仿效的榜樣,用奉獻的心對待自己的學生。
認同自我族群
希望讓孩子認同自己,沒比別人差」洪艷玉認為目前在都會區中,會講族語的學生並不多;據她估計,10個原住民學生裡面,有3個會說族語已經算是不錯了。
她認為,雖然目前種族歧視的情況不像以前,但仍然有孩子對於原住民身分會抗拒,或者原住民家長不是很在意參不參與族語朗讀、戲劇等活動;這些仍要靠老師積極的推動與宣導,原住民族教育才會有成效。
資料來源:立報記者呂淑姮2010-11-03(圖/洪艷玉提供)
PS:洪艷玉老師,您辛苦了,加油! 原民生,有您真幸福唷! 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